助人工作者線上交流會,桃園NPO中心再創防疫心高度


台灣確診個案數連續兩週超過百例,在5月29日更突破七千人,死亡人數也不斷創新高,醫療量能吃緊,在疫情緊張期間,多數人關在家中減少社區活動已經長達兩週,社會工作者在這段時間同樣忙碌,有時一邊輔導個案,一邊接受負面情緒衝擊,助人工作者也是會受傷的,社工們的心情只有社工才懂,桃園市非營利組織發展中心藉此機會舉辦區域線上交流活動,以「吼~我們是人不是神」的主題,讓社工互相療癒彼此,解決遭遇的難題,邀請三位分享者提供自身經驗,由陳保穎社工率先吐露社會工作者的心聲,也邀請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社工廖冠樺述說本次疫情重災區——「萬華」的現況,以及臨床心理師林家瑜談談社區跨領域合作。

陳保穎社工長期接觸社會工作,原先在非營利組織服務,轉為從事企業社工,這兩種的差異在於,前者服務的非營利組織通常需要募款,其中一種方式是向企業募資,所以主要工作內容除了服務個案外,還需要提出實質計畫向民間募款,這也是交流會中眾多社會工作者想了解的議題之一。後者主要是企業為了善盡社會責任,捐款做公益卻不了解公益團體的訴求,所以聘請企業社工審查計畫,協助與NPO溝通,陳保穎先生透過不同性質的社工經驗,建立粉絲專頁「飽螺的社工甘苦便條紙」以輕鬆的漫畫型態分享生活,其關注的議題包含社會福利工作者的薪資福利與勞工權益,是許多年輕社工與社工系大學生相當感興趣的話題。

在這場分享會中他也藉由自身遭遇的狀況,建議NPO單位在推展計畫時不宜亂槍打鳥,必須調整方式,不以廣發計畫書獲得企業資助,而是投其所好找對合作夥伴,用企業端熟知的語言做交流,進而找尋適合捐助的企業,陳保穎先生也提供衛福部與公益信託等資源,給予有意圖行善卻無跡可循的NPO單位篩選合作企業的方式。

第二部分由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社工廖冠樺分享疫情以來協會所作的轉變,自畢業以後冠樺就接觸社會工作,她提到許多媒體以街友、流浪漢與無家者等名詞來稱呼在外流浪無家可歸的民眾,但他們並非一開始就居住在街頭,而是因為事變發生後,生活資源日益匱乏,從居住繭居到流落街頭,一切都是循序漸進,所以芒草心慈善協會一直以來透過扶貧計畫輔導無家者回歸社會,街遊更是協會的一大特色,協會輔導口條好且有意願工作的無家者成為社區導覽員,讓街頭求生的人帶領民眾用不同的視角重新認識台北,然而本次疫情的重災區正是芒草心協會所在的台北市萬華區,在疫情升溫之際,街遊的活動取消,許多無家者賴以為生的臨時工作皆暫停,多數慈善團體也因疫情暫緩發餐,無家者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廖冠樺社工提及這段時間他們協調其他NPO分區發餐,並提供食物分裝與消毒工作給無家者,好讓他們能夠度過疫情。

最後林家瑜臨床心理師提到如何輔導自殺個案重返校園,多半社會工作者最期望服務對象重返日常,但當中必須經歷無數的磨合與輔導,才能成功,在不熟悉服務對象的情況下如何設計出適合的活動協助個案也是社工們的課題,臨床心理師以投其所好的方式解決服務個案的狀況,也提供社工朋友良好的溝通管道,在交流活動中林家瑜臨床心理師談到「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的想法,說明一個人的力量很有限,而一群人的力量卻是無限大,在輔導個案時社工朋友們應該結合社區的力量,與長照據點、醫院附屬的社區復健中心合作,透過不同的資源配置,讓輔導的個案獲得最完善的幫助。

整整兩個小時的分享會中全無冷場,因為交流活動時間有限,所以無法讓100多位參與者充分表達,但是在疫情如此嚴峻之際,有了此次的交流,讓煩悶的心情有了抒發的管道,各地區的NPO夥伴也透過交流會解決彼此的煩惱,可望未來攜手走下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Useful News

熱門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