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偏鄉家庭的浮木!唐氏症基金會致力推廣公共托育 解決離島早療問題

根據國發會的推估,在2020年時台灣將首次出現「人口負成長」的狀況,少子化現象衝擊了教育、經濟、保險體制,蠶食了國家競爭力、加重了青壯年人口的負擔,許多人說少子化就是慢性亡國的起點,這促使了政府部門近幾年將生育率視為急欲解決的國安議題,追根究柢,少子化的其中一項原因就是「公共托育資源缺乏」。

「公共托育」在選舉中短暫成為熱門的議題,但社會福利不該淪為煙火式的選票性政策,而是需要長期規劃的藍圖計畫。在公托領域,唐氏症基金會總共承辦了7間公共托育中心,專為0-2歲的幼兒提供安全且豐富的學習環境。其中的2家公托中心,甚至是在離島的馬祖地區。

新莊裕民國小公共托育中心,有專責的老師照顧特殊需求孩童。

興建公托的初衷,源自一份對女兒的愛

25年前,唐氏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正俠的女兒妙妙誕生了,她是一名唐氏症寶寶,當妙妙長大要去幼稚園時,卻吃了無數的閉門羹。園方總是對他說「孩子不太適合就讀」,在不斷被拒絕的過程中,林正俠深刻體會到那種無力和絕望,也因此堅定了他在基金會創辦「早期療育機構」的決心,於是「愛家發展中心」就這樣誕生了,至今已服務11年,照顧超過400個家庭。

早療機構為特殊兒童的家庭帶來轉變的機會,但林正俠認知到唯有讓大眾都能夠理解身障兒童的處境,並且帶著同理和包容的眼光去擁抱這些孩子,這個社會才能真正達到共融共好。所以他積極地向新北市政府承辦公共托育中心,努力將早療專業知識轉入公托中心,從幼苗的根基開始培育,若中心內的孩子有發展遲緩的跡象,具備專業知識的教保員和基金會的早療網絡,就能迅速的為家長提供資源。

唐氏症基金會承辦的新莊裕民公共托育中心,完全比照提供給身障兒童的設施設備。在幼兒教育上,也會依照特殊兒童的需求訂製不同的課程。最重要的是,林正俠相信從小開始的良性互動,能有效的消除歧視和偏見。唐寶寶和身心障礙者不是會傳染的「感冒」,身心障礙兒童雖然學習的速度慢,但他們天真單純的個性,絕對會是你認識的夥伴中,最善良忠誠的。

唐氏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正俠(右),把自身早療經驗帶入公托體系。

前進離島,為偏鄉注入資源

連江縣東引鄉,散落著零星的住戶,3歲大的孩子跟隨著阿公阿嬤來到早餐店,嬌小的身子遊走在滾燙油鍋的廚房旁,已經成為一種稀鬆平常的畫面。據統計,離島的幼童過去有相當高的語言障礙比例,但是因為馬祖交通不便、產業單一造成人才流失,使得各種資源的斷層越來越巨大。當時沒有一家民間團體,願意把教育資源,投入到這個潮濕寒冷的島嶼,直到連江縣政府機關,前來台灣本島參觀新莊裕民公共托育中心,才種下了改變的契機。

「哪裡有需求,我們就該往哪裡前進。」雖然將公托服務帶進東引的立意良好,但是改變並非一蹴可幾,林正俠苦笑說到創辦之路的艱辛:「第一年就燒掉100多萬,雖然賠錢還是咬牙撐下去。」許多老一輩的人不信任年輕老師,說什麼也不肯把孩子送來公托。

為了讓鎮上的阿公阿嬤了解公共托育在做什麼,唐氏症基金會挨家挨戶的拜訪,苦口婆心地辦講座介紹基礎教育、衛生保健等等的服務,這樣一來一往的相互「切磋」將近半年,阿公阿嬤終於從排斥轉為認同,原來「專業」真的不一樣!

東引公托中心後來受到馬祖當地人極高的讚賞,間接帶動了在地專業人才的培育機會。很多家長都會帶著自家種的蔬菜水果送給機構,用最在地的方式向老師們表達感謝。這也催生了後續,在南竿鄉創辦公共托育中心。

愛家發展中心的孩子,在老師的照顧下健康成長。

不只服務孩子,更要服務家庭

服務是永無止盡、且極度需要熱情的工作,面對政府機關,林正俠仍不間斷地倡議,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入學保障名額,提供給身心障礙的孩子。由於社會工作型態的轉變,不少父母常常得加班才能去接小孩,他提議應該加收延拖費用,這樣同時能為家長和教保老師帶來保障,或者至少能有更好的待遇。

林正俠說他的初心很單純,「基金會的服務都是跟著我女兒不斷成長的。」因為感同身受家長的辛苦,所以致力於輔助身障家庭的各項功能。弱勢家庭不是統計資料上冰冷的數字,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靈魂,社會政策應該如同陽光,溫柔地為每一個陰暗角落帶來溫暖和希望,並陪伴一個家庭重新建立安全感,「我做的事情,就是幫大家把笑容找回來。」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唐氏症基金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Useful News

熱門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