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芝加哥影展肯定 台灣電影《返校》《下半場》並列贏家

台灣電影《返校》、《下半場》入選第十季芝加哥亞洲躍動影展Asian Pop-Up Cinema(APUC),將於3月25日、26日在芝加哥播出。APUC為芝加哥唯一的亞洲影展,此次入選電影皆為台灣年輕世代觀點的投射,也是獲得金馬獎肯定的優秀作品。

《下半場》改編自台灣高中籃球聯賽故事,講述一對熱愛籃球的兄弟檔逐夢的過程,總為彼此打氣的雙方,最後卻成為球場上的敵手。導演張榮吉籌備長達七年,在動作指導、運鏡設計及同步收音上下足苦工,力求呈現少年在球場奔馳的實感。七年磨刀工讓《下半場》在108年入圍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新演員、攝影、音效、動作設計及視覺效果等多項獎項,最終由演員范少勳一舉奪下最佳新演員獎。而芝加哥亞洲影展則頒發「新星獎」給該片雙主演范少勳及朱軒洋。

《下半場》描述台灣校園籃球賽事,將青少年的熱血與拚勁帶進電影大螢幕。

《返校》則是去年最賣座的國片,由徐漢強執導,李烈、李耀華監製,改編自台灣「赤燭遊戲」製作發行的2D橫向視解謎恐怖同名遊戲。故事闡述1962年白色恐怖時代,電影風格雖偏向驚悚及幽微,但故事主軸卻圍繞在探討台灣過往戒嚴時期,市井小民們的兩難與人性糾葛。有玩過遊戲原作的朋友們或許會發現,電影中的故事脈絡與遊戲稍有不同,比方說遊戲中油方芮欣骰下的牙齒骰子,在電影中則由原創角色骰出;而遊戲關卡中,方芮欣為取童子血割開魏仲廷喉嚨的橋段,也改編為換取禁書,以襯托出白色恐怖年代裡,連參加讀書會都需要拚死隱瞞的那種風聲鶴唳。

在颱風夜的中學教室中,輪迴往復的夢魘與往事,還有場景中反覆出現的寺廟、符咒及神龕等大量台灣民間信仰元素,再再讓那段浸染血氣的台灣歷史,走出死板的歷史文本,成功勾起年輕世代的關注。

電影《返校》刻劃戒嚴時期草木皆兵的社會氛圍,劇中多有「檢舉匪諜,人人有責」等標語出現。

以台灣在地文化為主題、瞄準年輕族群而來的電影,似乎是這個時代氛圍下的新趨勢,將來或許會有更多出色的台灣電影值得,期待觀眾們能進場感受、支持台灣好電影的魅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Useful News

熱門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