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口不斷膨脹 我們將面對怎樣的未來?

1987年的7月11日,世界地球村迎來了第50億位使用者,聯合國將這位使用者的生日象徵性地訂為世界50億人口日,後來陸續在1999年與2011年的10月12日制定了世界60億人口日與世界70億人口日,而每年的7月11日也在聯合國發展規劃署理事會的決議中,正式定調為「世界人口日」。

在當年地球村還不那麼擁擠時,就有一些人敏感的認知到,人口為國家帶來巨大甜頭的同時,也將帶來巨大的苦楚。1989年聯合國發展規劃署理事會將每年的7月11日訂為世界人口日,也是希望能藉此喚起各國,對於國家人口總體發展的規劃與因應之道。

藏在人口紅利陰影中的威脅

人口增長會帶來許多影響,譬如說資源分配、社會結構等等,某一時期大量出生的人口會在20年後為社會帶來等量的勞動力,但再30年過後,這些人就會變成潛在的人口問題。

勞動人口大幅度增加而連帶抬升經濟成長的效應,我們稱之為人口紅利,著名的例子如戰後嬰兒潮,在二戰結束過後,為了彌補在戰爭中失去的人口,應生育政策而生的這批嬰兒長大進入勞動市場之後,為各自的國家帶來程度不等的繁榮,有的學者甚至認為「亞洲四小龍」、「凱爾特之虎」、東亞經濟、大陸崛起等都借助了人口紅利這把梯子,迅速地通往了經濟繁榮的藍天。

勞動人口不斷增加的國家多為新興勞動市場所在的國度,譬如印度、印尼、南非等。由於總體人口數量的上升,連帶讓中產階級在社會整體中的比例也增加,在這些新興勞動市場國家中,掌握家中消費決策權的勞動人口們,不僅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還帶來了穩定成長的內需消費,人口紅利造就的經濟效益彷彿永恆不變,但其實人口紅利就像雙面刃,在甜頭之後圖窮匕見的是巨大的危機。

以印度為例,根據人口時鐘的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印度人口達13億,35歲以下勞動人口佔總人口比例65%,每年至少有1000萬人進入勞動市場,理論上來說,隨著這些勞動人口開始賺錢及消費,將帶動整體經濟成長,印度國民的生活應該對照持續增幅的人口逐漸富裕。但事實上,印度的失業率屢創新高,從2012年的2.2%一路飆升來到6.1%,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找不到工作,總體失業人口數達1100萬人。

由於世界以及產業都不斷面臨轉型,需要大量勞力的工作也漸漸被機械取代,勞動人口每年都在增加,但勞力密集產業的工作機會卻不增反減,反而拖垮了印度整體的人均收入。人口紅利變魔咒,除了無法發揮出預期的經濟效益外,緊跟著大量失業人口而來的,還有犯罪率上升、居住品質惡化、資源分配不均、環境汙染等問題。

一切的失衡 就從這裡開始

世界人口在2019年5月達到77億,預估在2023年將近一步攀上80億,就聯合國《世界人口狀況》的報告來看,全球人口在1804年時增加到了10億,而後花了123年才到20億,32年後再增加到30億、40億…,平均下來我們每13年就會增加10億人口,但這龐大的人口增長並未平均分散在世界各國,而是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形成完全相反的兩種人口問題。

據統計,發展中國家的生育率是發達國家的兩倍,長此以往部分地區將因人口過多所衍伸的問題導致無法脫貧,而面臨另一種問題的國家又會因為人口越來越少走向衰敗。打個比方來說,每年發達國家如歐美地區,人口數每年都會比前一年減少至少90萬人,但世界人口每年增加的數量卻多到可以讓那些人組成一個國家。

現如今的地球資源就已經相當吃緊,食物、水資源、能源、居住空間等的資源壓力與日俱增,如若聯合國的預測成真,未來50年人口持續倍增,而且呈不均等分布,將使原先就緊張的資源更捉襟見肘,不僅加劇國與國之間的發展差距,還催化了環境與經濟的危機。全球有五成的人口面臨用水短缺問題,而缺水又將造成糧食危機,近幾十年來,因為乾旱與水災頻傳,糧食歉收大規模的發生,進一步引發社會動盪等問題,而社會動盪又將反過頭來影響經濟與人口分布,形成一個緊緊相扣的惡性循環。

沒有人是局外人

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會(UNFPA)為了引起國際社會的重視,每年都會訂定當年的世界人口日主題,今年(2019年)的主題在截稿前還沒有公布,但歷年來的主題都相當精彩:

  • 2000年-拯救婦女的性命
  • 2002年-貧困、人口與發展
  • 2006年-年輕人
  • 2007年-男性參與孕產婦保健
  • 2013年-關注少女懷孕問題
  • 2015年-緊急情況下的弱勢群體
  • 2016年-關注70億人的世界

雖然直到今天,對於人口政策、資源分配等問題還沒有取得共識,世界人口發展的問題也尚待解決,但隨著各國政府與民間團體的提倡,人們對於人口問題的關注也越來越高,將來的某一天一定會有個能創造供贏局的解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Useful News

熱門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