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情感疾患的縮影人生

劇情中的凱文雖已被證實擁有23個人格,但尚未出現主導人格,凱文為了在所有人格互相爭奪主導權的戰爭中活下來,故意綁架了三名少女,想盡辦法在現實與虛無的心靈世界中戰勝逃出。

單看《分裂》這部電影

我很推薦大家觀看《分裂》這部電影,尤其是喜歡心理驚悚電影和關注多重人格議題的人,因為詹姆斯麥艾維在詮釋《分裂》時在每個不同人格的演出很精彩,除了神情、整體表現甚至身體的外型特徵都依照每個人格而量身訂做。

《分裂》整體走一個神祕恐怖的氛圍,你會因為他的氣氛營造和自然又恐怖的配樂而沉溺於劇情中,並且感同身受每個角色心中巨大的恐慌。

導演奈沙馬蘭曾說:「我想知道要是多重人格的每一個人格都認為自己是百分之百的獨立個體會發生什麼事。如果其中一個人格相信自己患有糖尿病或高膽固醇,身體會因為這樣的信念產生相應的化學變化嗎?那麼如果其中一個人格相信自己有超能力,又會怎麼樣?」

在《分裂》的設定中,凱文因童年創傷分裂出23個人格,雖然實際中呈現出來的人格約莫只有下述八個,而且他們彼此都知道其他人格的存在。但卻將那種心理影響身理的可能性,鮮明的表達出來。但不免也讓人想知道,如果電影的走向變成「多重人格都互相不知道彼此的存在」,演出各個人格過著獨立的生活,同一個人卻有不同的身分與不同的交友圈,奈沙馬蘭會怎麼安排,或許劇情會變得更有趣!

重點人格介紹

  • 凱文:最原始的人格
  • 貝瑞:外向的領導者
  • 派翠西亞:女性人格,和貝瑞最常擁有主導權
  • 丹尼斯:體格最好,負責綁架行動的人格
  • 海維:9歲女童
  • 野獸:近似非人類的人格,所有人格的老大,欲殺沒被欺負玷污過的人,認為那些人沒有活著的價值。

多重人格議題

人格障礙,或說精神分裂,一直是個神祕的議題,不僅旁觀者看不清,當局者自己也摸不懂謎一般的自己,因而常常被翻拍成很多部電影讓更多人接觸到這個議題,EX: 美麗境界、黑天鵝等等。《分裂》則是專注於解離性人格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簡稱DID)上,其中可以分成三個面向去討論:

人格的產生

《分裂》中提到說凱文曾經是受到家暴,才會產生這樣一連串的人格分裂。各個人格會因為生長過程不同的刺激而生成,例如野獸的生成很有可能是小時候的防衛心到達了頂端,而生成了一個反社會型的人格。

另外想講一個沒有病例證實的部分,結局所說被綁架的女孩凱西是被留到最後被野獸發覺是同種人後(凱西曾經也受到家人的傷害),我們可以看出「人格和人格間的惺惺相惜」這項雖然沒有被實際的病例給證明,但我認為電影中為了增加張力而加了些這類感性的成分。

誰握有主導權?

多重人格會輪流出現控制身體,在電影中也演到他們會互相搶奪主導權,例如:海德維所說的每個人格都要搶著那道光,才能擁有身體的控制權。中間拍攝很多人格轉換的場景,人格轉換的過程中對身體的生理狀況會產生改變,可能是每個人格在飲食生活或是習慣的不同造成。拿一個最特別的例子來說,在不同人格轉變成野獸時,身體的血脈噴張或是轉換後的記憶落差,由電影中可以清楚的看出這樣的轉換對身體本身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傷害。

接受治療

多重人格病患和治療師的互動一直都是受到矚目的焦點,而負面人格的養成也應該受到社會的注意和關懷。例如電影中的凱文和治療師凱倫佛萊契的互動很關鍵,佛萊契醫生得小心翼翼的拆解每個人格的想法並且仔細揣摩,並做出最適合、讓最少人受到傷害的方式進行治療。帶到現實生活中也是,治療師必須仔細分析並察覺病患的反社會人格,和治療其人格都應該採取最謹慎的態度去執行。

其中著名的治療方法為「鼓勵各個分離的人格之間內部交流」,在電影中的丹尼斯和帕翠莎較有可能成為多重人格中「主導人格」,假設在現實生活中要治療凱文時使用這兩個人格,會比較有機會成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Useful News

熱門精選文章

桃園創業新動力,青年事務局展示永續設計與公益行銷的無限可能

在追求永續發展與增強社會責任的當代,桃園市社會企業中心於日前舉辦了「永續設計綠色商機×公益行銷跨域串聯」創業家小聚活動。桃園市社會企業中心,提供輔導與育成服務,鼓勵青年成為社會影響力的推手。這次活動邀請了Ccilu馳綠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許佳鳴和蜂湧數位商店營運長詹尹州,分享他們的創業經驗與故事。桃園市政府青年局侯佳齡局長、社會企業中心黃妙兒執行長也出席現場,與學生和年輕創業家們進行了熱烈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