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官方宣傳!巧推理論教你如何說服群眾

人類是很微妙的生物,當別人期望我們直行某種決策,直接了當的指示,反而容易適得其反,即便發話者是對我們有實際權力的人亦然。依據研究證明,要建議群眾做出某些行為時,間接的暗示更能產生好的結果。

這套欲擒故縱的理論,學名叫做巧推(Nudge),你也許沒有聽過這個名詞,但一定運用或是經歷過這個理論的手段。譬如說,我國國民健康署為了推廣定期4癌篩檢,不派醫護人員耳提面命,而是在配合計畫的醫院裡,將更動過字體與顏色的篩檢提醒單,夾進批價掛號完會領到的一堆單張中,在短短的一個月內,民眾採取相關措施的機率就增加了3%。

巧推(Nudge)是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泰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理論,取自單詞原意,理論概念在於透過情境塑造和流程改善,讓目標族群在不知不覺中直行特定行為。

這理論也落實在各個領域,包括公共政策與商業行銷界,Richard Thaler提出,人類有兩套認知系統,一套是出於本能經驗的直覺思維系統,可以稱作“思考捷徑”,俗稱“快想”;另一套較為理性,故稱“慢想”。出自直覺的快想,有時能夠影響我們的行為,跳過思考甚至反過頭來影響思緒,因此若能適當的運用巧推,就能順勢而為、四兩撥千金的改善民眾行為,巧妙達成公共政策推動。他最早的著名實驗,就是運用「從眾」驅力來鼓勵更多英國民眾繳稅,告訴民眾「將近90%的人都會按時繳稅,你不這樣做,就是少數異類」,這一招幫英國國庫增加了數百萬英鎊的收入。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李明憲教授,考量到台灣與歐美國家民俗風情的不同,將巧推理論微調,結合行為改變理論運用在各領域,於生活中實踐,並將蒐集得來的數據與成果集結,於今年9月出版,作為華文第一本巧推與行為改變新書,望能幫助台灣社會各領域政策推動。

2019年10月23日,台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林柳吟主任為了提昇預防注射接種率,邀請李教授於服務中心會議室進行相關訓練研討,會議中並有臺北市疾病管制科劉素琴技正,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容笑英主任及相關承辦人員積極參與新知的研討。

另外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魏炆莉主任,為協助解決民眾領取大腸癌篩檢便管後,懶得交回的問題;以及提昇成人免費健檢的參與率,邀請李教授以參與式討論進行,終於有具體的流程與情境設計產出,預計近期測試並檢視成效。這是台灣引用國際潮流巧推理論,實踐於國民健康服務領域,所踏出的第一步。

輕推理論不同於其他經濟理論之處在於,它並不假設人們是理性的,也不強迫目標對象做出某些決定,因而更有助於鼓勵人們做出正確的選擇,比如說吃得更健康、戒菸戒酒戒檳榔等。只要稍為花點心思,從不一樣的觀點切入,比起直接訴求,更能收獲好的效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Useful News

熱門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