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動物野放,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這類海生動物的解放新聞,其實晚餐配飯的新聞裡,聽到xxx團體放生魚苗的消息,也都是動物野放的一種。野放是有一定程序和標準的,10月29日時臺中市龍井區麗水漁港的那場活動就做得很完善。那種隨便買了寵物店的動物,又隨便的載去深山裡放掉,不叫做野放,是殺生。
比如說今年5月的這位善心人士,操作非常之前無古人,把淡水龜放在基隆阿拉寶灣(鹹水環境)之外,她還別出心裁在龜殼上刻了自己的大名,可能是希望烏龜見佛祖的時候,可以幫她說說好話吧。
. . .
(日前和平島公園發現慘死的淡水龜,放生議題再次引發關注 │ 圖:和平島公園官方粉絲團)
. . .
Anyway,類似的事情年年歲歲都有所耳聞,讓原先初衷良善的放生,被環保團體、動保團體批評根本是放“死”。其實這類行為在法規裡有相關規範,正式的名稱叫作「野放」,執行上需要許多專家評估,什麼時候可以野放、放回哪裡、野放前如何照護、需要野放前訓練與否等等,都需要審慎考慮才能避免好心作壞事。
頌過經的毒蛇不會咬人 你認真的?
放生雖是具有愛護生命意涵的行為,常常被宗教團體當作是累積功德、救贖生命的手段,但十個宗教團體裡有九個,往往會讓美意敗壞在無知上,淪為變相殺生。當中最經典的案例,應該就屬海濤法師,筆者每次聽聞他又放生了什麼動物的消息時,都感覺自己看得不是新聞,而是《驚聲尖笑》或是動物版《絕命終結站》…
2015年時曾經創下驚人之舉,一口氣買了1400公斤的軟骨卿魚到曾文溪水庫放生,雖然路過的野鳥保育團體有勸阻,但師父本著出家人作功德不能半途而廢的心,還是把這些生活在淺水區的魚,咕嘟咕嘟地倒進10米深的水庫,沒幾分鐘的功夫,軟骨卿魚幾乎全軍覆沒,死於水壓適應不良。
. . .
(呵呵)
. . .
2012到2017年的五年間,臺中、宜蘭福山植物園、苗栗泰安山區,都有遭人放生眼鏡蛇的紀錄,當中不少自稱是海濤法師弟子的人聲稱「唸過經的毒蛇有迴向,放生了也不會咬人」。(說不出話來)
野放一定有門檻,造孽前請看看他們怎麼做
坦白來說,野放是一件技術含金量很高的事,不僅要考量物種棲性,還要考慮空間特性,甚至需要斟酌該地點適用的法規。
以魚類野放舉例,如果想在水庫作功德,就要參考《水利法》,在國家公園的話又有《國家公園管理法》,心寬一點想讓魚魚回到大海,也有《漁業法》,野放地點的法規看完,又還要考慮一下野放物種的相關規定,如果野放的是經濟魚種,就涉及《水產動物增殖放流限制及應遵行事項》,要在半個月前提出申請,而且為了避免作功德的時候,傷害到當地原始野生動物,又還要看看《野生動物保護法》裡說了些什麼。
有些宗教團體認為,目前的法律限制放生行為,阻礙宗教自由(???),雖然這種論點荒腔走板,但筆者要說,並非所有宗教團體的放生活動都是如此。
相較之下,瑪倉文教基金會跟福智佛教基金會顯得慈悲多了。前者做足了功課,瑪倉文教基金會早早就規劃好了佛定放生日到底要怎麼做,不僅有嚴謹地研究預定放生地適合什麼魚苗,從中選了一個能幫助復育生態的品種後,又將購買的魚苗全送去進行藥物檢驗,並依規定向海岸資源於業發展申請放流,獲准後才進行魚苗野放,有夠慈悲;後者則三觀端得正的不能再正,福智佛教基金會跟專家攜手研究如何合法正確地野放,與國立海洋大學、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進行保育類海龜海放,或是跟其他NPO組織合作拯救即將安樂死的流浪動物、協助收容,後來更受到林務局的肯定,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建置了指標性的護生園區。
. . .
(瑪倉力求讓黑鯛魚苗回到大海後可以健康長大,為此下了一番苦心 │ 圖:財團法人瑪倉文教基金會)
(看人家福智基金會與特生中心合作野放的黑面琵鷺,活潑健康又有精神 │ 圖:福智全球資訊網)
. . .
說了這麼多,其實是想為認真做好事的人們平反,但那種以野放之名行棄養之實的人,真的是祝福你去苗栗泰安區碰到眼鏡蛇喔(銀鈴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