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未來大不易 行動夢想家許弱勢童一個追夢的機會

在臺灣,公立育幼機構的數量不過百來家,多數人對於這樣的機構,都會有種誤解,認為是收留失親孩子的單位。其實與孤兒院的功能不同,育幼院是作為

短期照顧單位而存在,代替因為遭逢變故,照護功能無法運作的家庭,暫時接手、照顧孩子的地方。有許多就職於育幼院的工作人員時常感嘆,大眾常常數落機構的不足,無法給予等同於家庭的溫暖,但多數育幼機構囿於資金與人力,光是盡力為孩子們遮風避雨就已經相當吃力,更別提照顧孩子們的心理健康。

許多進入育幼院的孩子,雖說終究會回到原生家庭,但卻常常因為在機構安置的過程中,被貼上「孤兒」的標籤,漸漸磨滅追尋夢想的心,與對未來的想像。BiG行動夢想家文化基金會開設大大小小的才藝課程,不僅鼓勵孩子勇敢追夢,也陪伴孩子探索未來的人生規劃。

育幼院的職員們常感嘆,不是不想好好關懷孩子們的心靈健康,只是資金人力都吃緊的情況下,光是為孩子們遮風蔽雨就已相當不容易。│圖片來源Pexel

為後一道防線:為孩子打造曾失去的

除了開設各類文化藝術課程,激發孩子們的潛能與興趣,行動夢想家基金會也提供各式資源,去幫助孩子們。其中一項名之為「空間營造」的長期計劃,針對育幼院及家扶中心等機構,提供空間改造的服務,希望能幫助機構營造出家的感覺,讓孩子們也能在這裡得到歸屬感。

對於長期缺乏關愛與資源的孩子們來說,僅僅只是能過的像別人一樣,都是一種可望卻又不可得的追求,基金會希望透過這種環境的營造,為育幼院的孩子打造出一個小家,能讓孩子建立起自信心。以懷德風箏緣地育幼院為例,除了溫馨的小客廳,公共空間置有電鍋冰箱等家用品,孩子們的睡房也配置了獨立的床位與衣櫃,讓孩子們在照護社工不在場時,也可以學著如何照顧自己,讓育幼院不再只是孩子們安身立命的暫時居留地,而是能夠培養獨立與紀律的第二個家。

對於長期住在機構的孩子們來說,僅僅只是能過得像別人一樣,都是一種奢求。│圖片來源Pexel

機構收容算是兒少照顧的最後一道防線,雖說是不得不的保護措施,但也希望孩子們在能回歸家庭之前,可以安心的住在機構中。財團法人BiG行動夢想家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韓佳宏說,人的一生總是難免遇到挑戰與低谷,希望台灣所有育幼院裡的孩子都能夠擁有夢想,勇敢面對生活。基金會一直以來都希望能幫助這些特殊境遇的孩子,讓他們重新建立起自信後,回過頭去影響他們原生的家庭。

將繼承自父母的愛 傳遞給需要的孩子們

育幼院的孩子們普遍在18歲成年後,就得離開機構獨自進入社會闖蕩。社會大眾常常熱心的捐助物資,卻往往忽略了育幼院的孩子們,也需要陪伴關心,還有對於未來人生規劃的引導。除了大大小小的才藝競演、國外演出舞台,BiG行動夢想家基金會時常舉辦寒暑假的營隊,為弱勢的孩子們提供自我提升的機會,補足安置機構力不從心的地方。

行動夢想家提供一個舞台,讓孩子們可以發展各式才藝、提升自我。│圖片來源Pexel

基金會董事長韓佳宏提起初衷,說自己只是希望能把這些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愛,再分享出去。韓佳宏的父母在他仍是少年時,就時常帶著他去育幼院做義工,看過許多同齡孩子的心酸,他因而在自己有能力之後,希望可以將父母的理念分享出去,特別是這些需要關懷,卻常常因為自卑默默不言的孩子。

難得的是,有許多接受過幫助的孩子,長大了會回到機構或基金會,繼續去幫助需要幫忙的孩子。基金會的小助教黃懷袖,就是其中之一,從小就在歌唱與表演上展現了驚人的天分,十幾歲的年紀,就在新加坡的紅包場歌廳表演賺錢,隨著年紀漸長,漸漸綻露少女的青春與美好,許多大人都要求她穿得更性感,以便賺取更多的錢。懷袖說,幸好在最無助迷茫的時候,遇見了行動夢想家。在基金會的陪伴的引領下,懷袖站穩了腳步,現在不僅能照顧祖母與自己溫飽,還能回過頭來,運用自己的才華幫助基金會裡的其他孩子。

示意圖非當事人照片│圖片來源Pexel

缺乏資源常常使孩子失去對自己的信心,變得不相信自己也能有美好的未來、不相信自己也可以勇敢追逐夢想,但其實機構內的孩子,許多都頗有天賦,只是缺乏引導。

幫助一個孩子,不僅能改變他的原生家庭,也會改變未來他將成立的家庭的命運。雖然一個人、少數人的努力,宛如拿著一杯水去救火,並不能完全扭轉安置機構的困境,但持續的呼籲就能將力量聚集起來,影響整個社會去幫助更多的孩子,讓整體氛圍變得更加溫暖,更願意給予支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Useful News

熱門精選文章

布拉格微醫集團成立企業志工隊,關懷弱勢農家家庭

青禾志工隊協助弱勢家庭進行高麗菜的採收工作。配合農作時間直接到產地,親自協助蔬菜、採收、裝箱,用愛與行動協助經濟弱勢農家。鄧學聯表示,在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同時,也意識到員工的參與和支持至關重要。透過公益參與,能夠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凝聚員工的向心力,進一步推動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