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大眾對於自身平常的防疫工作已經迅速的習慣並掌握要點,但對於心智障礙者們而言,什麼時候該戴口罩、摸過什麼東西應該要洗手、出現什麼不舒服的身體反應該告知,這些防疫相關的反應並不是能夠透過反覆訓練就能做得好的事情,特別是已經習慣在日間照顧單位接受服務的障友們,若是照顧單位因為疫情考量必須停止服務,白日裡無人看護的心智障礙者們,將暴露在感染的高風險中。
愛啟兒小作所的學員們一邊完成口罩套代工作業, 一邊聆聽教保員與社工們一遍遍的說明如何配戴口罩,以及如何使用口罩套。
彰化縣小嶺頂愛啟兒關懷協會,為培養單位內服務個案全日配戴口罩習慣,特別引進立體口罩套代工,讓個案們在小作所接受訓練課程,透過實作與反覆練習,盡早熟悉口罩及口罩套的用途,並學會如何保護自己。
恐成防疫破口 心智障礙個案離開單位後的足跡難以掌握
「老師再見,同學再見!」對於26歲的阿強(化名)來說,日子很單純,白天在愛啟兒小作所上課,一日的課程結束便去買自己跟媽媽的便當回家,等用過餐也幫行動不便的母親沐浴過後,就騎著腳踏車奔向夜幕中招手的自由,有時候是去附近的公園和球友們碰面、聚在熟識宮廟的廟口和鄰里泡茶聊天,或是跟著人群一起擠進夜市裡尋覓晚點拿來墊肚子的宵夜。
出於心智障礙者特有的高度專注特性,晚餐後的外出是阿強每天風雨無阻的固定行程,而病榻上的母親也因行動不便無法阻止,常常一個人膽戰心驚的在家中等到深夜,確定阿強安全到家才能安心入眠。而最近新冠肺炎的疫情越來越嚴重,母親每天在家等,都很擔心阿強會不會在每晚外出的過程中受到感染,甚或其實已經有輕微症狀,卻因無法陳述而錯過預防傳染的先機。
日照單位的兩難:為降低感染風險,該不該停止服務?
為防止疫情大規模傳染,各級醫療院所及長照住宿型機構皆依照主管單位指示,進入防疫狀態,雖機構內依循政府所給予的預防處理策略與指引,便足以防範病毒的傳播與擴散,但社政體系下其他數以百計的小作所、日照據點、家庭托顧站等服務機構,卻沒有相關的營運指引,只能遵循一般法規,出現確診病例才進行通報。
通報後單位多半會接受指示暫停營運,但平時在這些小作所、據點、家托站的個案們,若是原生家庭無力負荷全日照顧,便會成為看不見的防疫缺口。畢竟,如阿強般程度較好的心智障礙病友們,之所以能夠在社區中自在而安全地生活,是因為長期在日照單位接受訓練,但當疫情來臨,平時在單位接受的訓練,並不足以應付繁雜的防疫手續。尤其是下課後,沒有教保老師和社工輔導的叮囑與提醒,心智障礙者們幾乎不知道外出應該戴上口罩,甚至是根本不知道口罩該如何配戴,而沒辦法及時做出保護自己的判斷,且個案們下課後去過什麼地方也無法追蹤,不僅讓他們的感染風險提高,也讓周遭鄰里及單位裡的師生,暴露在相同的感染風險中。
日照單位則必須在承擔高感染風險的狀況下,自行斟酌防疫對策,還得思考如何才能避免面臨暫停營運的噩運。非住宿型日照單位的防疫困難在於,服務個案們每天來來去去,在教保老師與社工看不見的時候,去過什麼地方、接觸過什麼人都不得而知,有些個案囿於先天能力不足,甚至無法在身體出現異狀時好好表達症狀,單位的全體師生日日都處在未知的風險中。
心智障礙者們投入一件事情的專注度無與倫比,許多事情只要經過反覆練習,便能完成的相當出色,然而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沒有接受過防疫練習的障礙者們,反而因為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將暴露在風險之中。
「若想降低風險,停止服務或許是個好辦法,但這等於變相棄個案們於不顧。」愛啟兒協會理事長賴幸宜面對這樣的困境,雖心疼又無奈,卻也盡全力想將服務對象、社區鄰里、單位本身,以及台灣社會可能承受的影響降到最低。
回饋社會拯救自己 公益團體代工立體口罩防護套
為從防疫的最細微處著手,愛啟兒日間小型作業所推出立體口罩防護套,融合小作所的訓練課程,讓協會所服務的個案們盡早熟悉口罩,進而培養出配戴口罩的習慣。這看似簡易的代工,事實上對小作所來說卻意義非凡,不僅是心智障礙個案們訓練操作能力的課程環節,也是個案們賺取獎勵金的主要管道。
立體口罩套配戴示意圖。(圖片來源:愛啟兒關懷協會)
愛啟兒小作所與彰化在地織襪廠合作代工,推出立體口罩套,盼在有限資源中幫助機構個案並回饋社會。
代工工作一直是支持小作所營運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愛啟兒小作所在去年經歷過中美貿易戰而代工量銳減的慘況後,為避免再次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受嚴重打擊,冥思苦想後決定從彰化在地的優勢下手,與本土織襪大廠合作,接下口罩套的代工。口罩套不僅可水洗、可重複利用,能在口罩不易購買的情況下,大幅延長一次性醫療口罩的使用壽命,不僅符合了社會防疫需求,也補足了小作所的營運金。口罩套的上市不僅創造了多贏局面,更證實了即便在資源及支援都有限的狀況下,公益團體也能持續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