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邱羿慈、編輯/詹尹州
圓夢愛心關懷協會以每月一項善行為目標,包含城鄉交流、暑期學習營或是物資捐贈,都是針對服務對象的需求進行調整,致力於關懷小孩、老人與弱勢族群,以協會的力量拋磚引玉傳遞愛心,串連更多善心人士響應,為弱勢圓夢,期盼他們可以懷抱夢想成長。
非三級防疫期間拍攝
(圖一)陪伴長者親手寫下願望
暖心故事發願圓夢,創協會走更遠
協會之所以叫做圓夢愛心關懷協會是因為有一天理事長謝慧謹在電視上看見,一個屏東的商家在店門前製作了一棵許願樹,讓弱勢家庭的孩子許願,老闆說:「有的孩子希望有一本故事書可以閱讀,有的孩子希望有一雙運動鞋,他們的願望都不大,一旦有機會完成如同擁有全世界。」老闆也會邀請來店的顧客去樹下看看,如果能力所及可以幫孩子圓夢。
接著就有一個奶奶帶著小孫子去掛許願卡,卡片上寫著「爸爸、媽媽不見了,我是阿嬤帶大的孩子,我的鞋子壞掉了,弟弟也是,但是阿嬤沒錢買。」看到這裡謝慧謹彷彿看見自己的縮影,回想起過往獨自撫養兩個孩子,生活困苦無法滿足孩子對平凡生活的基本需求,如今經濟已獲得改善,也有能力貢獻社會,於是觸發理事長發起圓夢計畫,以「每月一愛」的模式回饋社會。
起初,理事長以個人名義邀請身邊好友共襄盛舉,但是她明白:「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卻走得遠。」因此經過幾年時間的努力,團隊的雛形已初步架構好,於是號召身邊友人成立協會凝聚愛心,謝慧謹謙虛地說:「我是一邊服務,一邊學習,使服務更加完善。」
非三級防疫期間拍攝
(圖二)聖誕節傳愛,捐鞋助偏鄉
城鄉交流克服難關,以舞會友度過難忘的兒童節
有一次的捐贈活動讓謝慧謹記憶猶新,一群台東的孩子問她從哪裡來,她回答桃園,孩子們對大都市的想像多半來自電視,原來很多孩子此生從未照訪過台灣西半部。因此理事長萌生城鄉交流的計畫,邀請台東偏鄉學子來桃園交流,除了讓偏鄉學子擴大視野,進一步訂定目標努力達成;也讓桃園在地的學子珍惜資源,勇敢實現夢想。
城鄉交流計畫固定每年舉辦,為了讓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回憶,都會發想特色活動,剛好108年交流的三所學校分別為不同族的原住民學童,所以協會陪伴孩子到機場進行快閃活動,創造學生的舞台,同時讓國際看見台灣的多元性及原住民文化。交流活動中,為了讓兩個城市的學生從生活、學習各方面有互相認識的機會,特別安排雙方的學校相互招待,雙方以舞會友,一方展現現代舞蹈,一方展現原住民舞蹈,一起度過難忘的兒童節。
在服務過程中需要很多的人力與資源,無可否認協會內出現不同的意見,一方面要募得龐大的款項不容易,另一方面,因為校外教學的突發狀況很多,學校必須承擔一定的風險,要找到理念相通的校長更是困難,謝慧謹很感恩這一切的困難都有機會一一克服,而且隔年讓桃園弱勢孩童前往台東學習也順利完成。
2021年3月拍攝
(圖三)與台東孩子城鄉交流,開闊視野
實現溫飽的願望,拋磚引玉創雙贏
很多時候圓夢愛心關懷協會不只是圓一個夢,而是拋磚引玉影響其他民眾或團體,讓人關注弱勢族群的需求,對一般人而言三餐溫飽是再簡單不過的要求,但是對於家庭出現巨變,經濟陷入困頓的弱勢族群來說,溫飽已是奢求。
理事長曾聽聞一個母親獨力撫養三個孩子,僅靠兼職的清潔工作勉強度日,晚餐則是由孩子帶回學校的營養午餐,暑假時便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理事長輾轉得知孩童家中的情況後,於是主動前往學校辦理暑期學習營,讓孩子在暑假可以繼續有飯吃,也有機會學習。
受到疫情影響協會募款困難,還有許多家庭因此減少收入或是被迫放無薪假,頂著艱困的壓力,每月一愛的活動仍然進行中,為了幫助更多團體,協會採取「一份蔬菜,二份愛心」的方式,收購庇護工場的有機蔬菜,並發送給社福機構與弱勢家庭,幫助更多疫情受災戶,創造雙贏的結果。
2021年6月拍攝,嚴格遵守防疫規定避免室外10人以上群聚
(圖四)發送憨兒栽種的有機蔬菜幫助家庭度過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