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將至,又到了烤肉季節,玉米及茭白筍是烤肉架上常見的食材,你知道我們通常丟棄不要的玉米厚重外皮,以及茭白筍又厚又硬的外殼,這些農廢料除了製成有機肥外,還能有什麼用途呢?
田彰百家葉拜訪了一間位於田中的「玉米娃娃工作室」,裡面陳列了許多由農廢料及布角料製成的手作娃娃,架上的每隻娃娃都有它專屬的故事,如:平埔族的卓乃娃娃、划船娃娃、田中馬的阿草與阿蕊等,不管是玉米外皮、茭白筍殼、稻桿等,經過好頭家周玲玟老師的巧手,搖身一變就是故事中活靈活現的主角。
好頭家-周玲玟老師的媽媽,高齡87歲的「玉米阿嬤」陳繡琴女士,是位手藝精湛的裁縫師,年輕時期憑藉著高超技藝在農忙之餘為街坊縫製衣物,因此,練就了精準使用布角料的技藝,看著「玉米阿嬤」手指靈巧的製作玉米娃娃素材,手拿自製的刨絲器,利落的將乾燥過的玉米葉刨成絲。好頭家周老師說:『有興趣想要客製娃娃的客人,只要提供一張照片、一個圖示她就可以激發出靈感,而玉米阿嬤手摸材料,便可將靈感幻化成實體娃娃。曾經有一位年輕小伙子,想要挑戰好頭家客製娃娃的功力,親自帶著行頭到工作室展示律師出庭的裝扮,周老師觀察後靈光一閃,就這樣由農廢料制成的「律師娃娃」栩栩如生的矗立在眼前。』
好頭家-周玲玟老師在學生時期,正值台灣經濟起飛、家家戶戶拼代工賺美元的黃金年代,家裡的每一位成員都得分擔家務,因此,小朋友就算放學了也不想馬上回家。好頭家憶起高中時期,某天放學偷溜去書局閒逛,受到一張可愛圖示的書籤啟發,她嘗試著用玉米葉、厚紙本等材料,將書籤上的圖示製成樣品,父親認為款式討喜,設計又新穎,便允諾若能接獲貿易商下單,便買一隻手錶做為獎勵。事實證明,辛勞付出還是挺有收獲的,不僅為家裡帶來大筆訂單,還為自己爭取到人生中的第一隻手錶。曾經是50-60年代台灣農村社會拼外匯的熱門商品,如今玉米娃娃雖已卸下台灣經濟重擔,卻又擔負起手工藝傳承及農廢料再利用,推廣環保觀念的重責大任。
「玉米娃娃工作室」主要販售的是在地的情感故事,好頭家運用手作教學的模式,將環保觀念及在地過往的事跡以故事形態分享給參與手作的遊客,看著好頭家周玲玟老師神采奕奕述說著每個娃娃的背㬌,將娃娃由來變成精彩生動的故事,觸摸著以自然手法乾燥過的玉米外皮或稻桿,跟著好頭家的技法,按部就班的拼組手上的素材元件,來到這邊的遊客,巧手的幫助拙手的,互相協助下,無形中感情也升溫了,手作完成後,帶走的不只是小巧可愛的玉米娃娃,還有一顆被滋潤過滿足的心。歡迎大家有機會造訪田中「玉米娃娃工作室」,一起來體驗古早農村社會,最天然環保的台灣手作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