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症遇見皮影戲,成就銀髮生命中的舞台夢想

採訪/張茗涵、編輯/邱羿慈

故事有很多呈現方法,戲劇、繪本、布袋戲,或是皮影戲,為了提供長者更多元的表演方式,紀珮君期望以皮影戲減緩認知障礙的口語、肢體與認知能力退化,並藉由一次又一次的表演提升自信。「遇見光影—啟動我的戲與夢」是紀珮君所主持的計畫,透過成立認知症皮影戲劇團,以「創新」、「培育」及「實踐」三大理念,陪伴長者們一同尋找人生的嶄新意義。

(圖一)皮影戲舞動記憶的影子(圖片為信義公益基金會提供)
(圖二)紙偶操作練習(圖片為信義公益基金會提供)


護理師結合長照與傳統技藝,正名失智症

本業是護理師的她,在幾次探訪患者與家屬的過程下,對長照服務及認知症有了更深的感觸,「遇見光影—啟動我的戲與夢」這項計畫也因此誕生,加上所服務的據點先前少有連續性質的課程,促使她萌生創新的想法。

「認知症」過去俗稱失智症,是一項好發於老年的疾病,並且嚴重影響長者生活品質。因帶有貶意,為了避免將患者標籤化,近年來,一些國家已經將其更名為認知症,強調尊重和理解患者的需求。

在計畫初期,團隊考慮了多種傳統技藝形式,其中包括布袋戲,但由於成本較高且需要大型團隊參與,在故事及動作設計上複雜度也相對提高,對長輩們更是一場挑戰,剛好有同仁提出同為傳統藝術的皮影戲。皮影戲是利用平面剪影和光影效果來呈現獨特的故事風味,人力方面也有媒合學生志工,青銀共學動手創作紙偶,透過一週一到二次的課程,循序漸進的來喚醒他們的認知。

(圖三)青年學生志工與銀髮族跨越世代的共融與互動(圖片為信義公益基金會提供)
(圖四)青年志工發揮創造力設計皮影戲紙偶(圖片為信義公益基金會提供)


皮影戲演出小說經典,助大眾認識「認知症」

在劇本的擬定過程中,團隊根據一些經典小說,如《白蛇傳》等進行改編,同時還結合了現實劇情,將許仙的母親設定為患有認知障礙的角色,創造出了全新的劇本。雖然也曾想加入長輩們的人生故事,然而,因長者們記憶退化的程度不一致,使得童年回憶的拼湊更加困難,或是好不容易學會的劇情,下週上課可能又遺忘,因此,團隊需要更多耐心和靈活性來適應他們的需求。面對這個困境,團隊成員們展現出了極大的耐心和創造力,不斷調整劇本,細緻地編排每個場景,希望透過傳統技藝,來建立連結長輩記憶的橋樑。

紀珮君也期許帶領長者們去社區及小學進行皮影戲的演出,讓更多的人欣賞到這齣具有獨特意義的表演。不僅增加社會對認知症的關注和理解,還可以促進不同年齡層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加強社區的凝聚力。

(圖五)幕後創新劇本的奇幻旅程(圖片為信義公益基金會提供)


信義共好引領社會人口老化的重要改變

紀珮君表示很感謝信義公益基金會的支持,提供了經費上的支助,透過共好行動的推行使得年輕人及退休人士有餘力發想、創新,進行這樣的公益活動,鼓勵了社區中的志願者,也成了計畫的重要後盾。隨著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眼見長者在家中的無助和憂鬱,紀珮君認為,共好行動所展現的方向,以樂齡為出發點,對於人口老化的社會帶來重要的改變,高齡者靈性照顧與關懷成為了現今社會很重要的議題。透過這些計畫的辦理,來參加的長者們可以建立起自我認同感,重新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他們參與皮影戲的製作和演出,不僅豐富了他們的黃金歲月,也提升了他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Useful News

熱門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