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蘆島博物館社區活化,促進青銀共學繪畫班珍視生命記憶

繪本不僅是培養兒童閱讀習慣的工具,對三蘆島博物館的團隊來說,更是紀錄臺灣歷史痕跡的獨特方式。

勞動百工的傳承與文化的世代交融

新北市成人學習推廣協會長期深耕地方,除了辦理蘆荻社區大學外,還關注地方的變遷與文化的保存。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傳統工藝面臨失傳的危機。協會透過三蘆島博物館的推動,紀錄並保存這些珍貴的文化記憶,稱之為「勞動百工」。為了讓這些工藝文化能夠傳承給下一代,協會帶百工們進入校園成為社區講師,結合教育部的108課綱,讓國高中學生有機會接觸並體驗這些文化,例如木雕神明的技藝。

跨世代交流的起點——不同年齡層的學習

在臺灣七零年代經濟起飛的時期,許多來自鄉村的勞工湧入三重蘆洲,在工廠中工作,從事黑手或紡織等職業。如今,這些曾經為臺灣經濟奠定基礎的工人們已屆退休年齡,許多人選擇在蘆荻社區大學繼續學習,追尋被遺忘的夢想。

現任蘆荻社區文化中心執行長李凌君,十五年前,來到蘆荻社區大學,當時她剛踏入而立之年,對生命充滿迷茫。一踏入這所學校,她便感受到這裡的獨特氛圍,學員來自不同的年齡層,但彼此之間卻融洽相處。

隨著都市化進程,熟悉的三重、蘆洲地區發生了變化,工廠逐漸被高樓取代,而社大學員的年齡層也因此更加多元,跨世代的班級開始形成。長輩們分享著他們的故事,年輕人則帶來新的思維,這種交流促使了故事繪本的計劃誕生。

(圖一)三蘆島小旅行歡喜大合照,畫畫是打開認識地方的新眼睛

繪本創作的三個階段與跨世代的學習

透過共好行動徵選,三蘆島博物館得以將長期匯聚的成果,帶領高齡長者融入繪本創作,這個計劃分為三個階段:「8次繪畫創作的培力課程」、「10場繪本創作工作坊」、「繪畫出版成果發表」。在蘆荻社大資深講師王金選老師的指導,第一階段是基礎課程,認識勞動百工,開啟和地方的連結;第二階段是,發展出「三蘆島的老‧好‧人」為創作主軸,進行主題繪畫;第三階段是成果發表的籌備工作期。到目前為止,成員繪畫來自各個產業、老屋、老物和在地生活的歷史碎片,希望今年底能以初步的繪本形式呈現。透過三蘆島小旅行、課堂中的分組互動與遊戲,讓畫畫成為一件快樂的事,產生人與人、人與地方之間的情感交流,這種自由探索的環境,也吸引年輕人參與課程,他們在此找到成就感與歸屬感,這種跨世代的學習氛圍,讓課堂成為一個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空間。

代際交流中的生命故事

在繪本課程中,年輕人對長者的生命故事展現出濃厚的興趣。例如,在以三蘆島博物館的老物繪畫主題中,不管是阿嬤的縫紉機、古早的吹風機,甚至一位五十多歲的學員在課堂上描繪了他童年時的「寄藥包」,這種在醫療資源匱乏年代發展出的家庭常備藥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年輕人透過這些歷史細節,逐漸理解並尊重過去的生活方式,這種跨世代的互動不僅增進了彼此的理解,也豐富了課堂的學習體驗。

(圖二)「分享」是學員在三蘆島博物館的畫畫課中的重要環節

「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與生命的韌性

課堂中共有十四名學員,其中75歲的謝春霞是繪本課程中的靈魂人物。她以「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展現了對生命的熱愛。即便經歷了兩次癌症,她依然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並在課堂上成為其他學員的榜樣。當他們面對自我懷疑或想要放棄時,謝春霞總能給予溫暖的支持,她的堅韌不拔不僅激勵了身邊的人,更為班級注入了強大的力量。謝春霞分享:「我是三蘆島的老好人,繪本插畫課就像一個大家庭,上課同學們有說有笑,每次都有進步。」

(圖三)謝春霞開心的向學員們分享成果畫作——勞動百工修鞋夫妻

信義公益基金會的支持與跨世代的繪畫交流

信義公益基金會的支持下,這個計劃得到了實質的幫助,推動了三蘆島博物館的永續發展。不僅支持了班級轉型成跨世代共學同好社群的模式,還培育了高齡長者,使他們能夠成為社區的種子講師,透過繪畫講述自己和地方的故事,促進跨世代的交流與理解。變老並非是負面的,反而是一種集體力量的象徵,能為社會帶來新的貢獻。

(圖四)學員透過觀摩彼此的作品相互學習

更多共好行動報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Useful News

熱門精選文章

退休生活不擔憂,林雪卿提早規劃找尋樂趣,迎向豐盛銀髮人生

如何面對退休生活是銀髮族的一大課題,會有一覺醒來不知道要做些什麼的焦慮,也會有頓時失去目標的失落感,而面對未來的徬徨,從事志工活動二十年的林雪卿,透過親身經驗,鼓勵已屆退休年齡的銀髮族提早開始規劃退休生活,發掘興趣與生活樂趣,找到自我價值,過上快樂的老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