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夢想啟飛音樂協會 用國樂陶冶弱勢孩童 譜出嶄新人生

  桃園市夢想啟飛音樂協會成立於107年,其成立源於理事長黃志堅的信念—「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音樂可以陶冶孩子們的性情,對於生、心理的發展有正面影響,也能塑造孩子們的自信。然而,不是所有孩子都有足夠的資源接觸音樂,因此,「夢想啟飛」計畫便於104年開始實施,也在計畫實行3年後成立協會,提供弱勢學生學習傳統樂器的機會,透過提供教師、教材和教具等資源,為這些學生創造學習音樂的環境,讓他們能夠接觸和掌握傳統樂器,豐富他們的生活,並激發他們的潛力。

  協會的目標是以音樂為媒介,改善弱勢學生的生活質量,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協會名稱之所以用「啟」字,黃志堅理事長說,「我們就是在播種,希望能夠啟發孩子們的正向性格。」

(圖一)古箏團學生上課情形

提供弱勢孩童機會與舞台 進入校園開設課程

  協會致力於協助弱勢學童學習音樂,並於桃園、苗栗兩地數間國小舉辦手鼓團、絲竹樂團、古箏、二胡、琵琶等音樂培訓課程,也時常舉辦公益音樂發表會,給予孩子一個舞台一展長才。執行長毛佩蓉說,音樂課程大多是透過與學校合作,尋找對音樂有興趣但家境相對困難的學生,確保將資源花在刀口上。「弱勢的孩子有些可能需要維持家中生計、幫忙做生意,出門學才藝的機會非常少,因此,我們直接在學校內設立課程,提高弱勢孩童參與的意願、機會。」

(圖二)巴崚國小葫蘆絲團合影

為弱勢、偏鄉、新住民服務不遺餘力 重視孩子人生觀養成

  位於桃園市復興區的巴崚國小、光華國小、高義國小,以及苗栗縣泰安鄉的泰安國中、小,皆是協會的合作學校。當初與偏鄉學校合作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偏鄉弱勢學童更多,還有一個特殊的原因,就是收到巴崚國小校長及泰安國中校長的邀請,希望進行傳統國樂與原住民聲樂的合作。雖然學校設備已到位,但缺乏教師資源,為保留傳統文化,協會因此聘請專業的泰雅族歌謠老師到學校指導。

  除了服務家境清寒及單親的學童,協會也期望為新住民家庭努力,因此,也鼓勵新二代參加。也許有些家長會擔心孩子是否因加入音樂班而被標籤化,黃志堅理事長說這是完全不需要擔心的,因為在招生時是無差別招生,只是弱勢生有給予補助,他們不只重視孩子的興趣,更在意孩子的人生觀養成。

  「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注重人生觀的養成;以團體為單位上課後,同學間都會學著互相幫忙。」起初是個別的樂器指導,後來發現以團體授課,對孩子的學習效果、團體協作能力影響更加正面。

(圖三)大忠國小幸福手鼓團合影

從孩童的成長 看見持續教學服務的動力

  老師分享,曾有一位孩子來自單親家庭,家境不好,起初加入課程時非常畏縮,時常自己躲在角落,也不敢與老師、同學交流。老師在課程中耐心陪伴,讓孩子逐漸打開心房,慢慢地她開始和同學玩在一起,在參加課程的4年間,她從原先的怕生,到後來的自信微笑,甚至是站在舞台中間帶著同學。這個經歷也為老師帶來不少成就感,成為持續教學的動力。

(圖四)大忠國小絲竹樂團合影

難的不是挫折 是堅持下去的毅力

  課程開設至今,孩子們學習的持續性才是老師們公認的困難事項。「最常碰到的是某位同學因成績變得不錯而離開課程。還有種情況是同學成績不理想,家長傾向讓孩子離開音樂課。」不論如何,協會的成員們都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唯有持續陪伴孩子,和他們對話,才有可能讓他們的心更柔軟。即便弱勢孩童的原生家庭資源不優渥,桃園市夢想啟飛音樂協會仍希望能透過音樂,為孩子們帶來更多快樂的童年,以及良好的待人處事的典範。

共多NPO好事集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Useful News

熱門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