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許尹羚、編輯/邱羿慈
中華身心健康促進暨研究協會致力於打造性別友善的溫暖社會,為促進全民身心健康及發展研究,持續倡議心理健康之重要性,建立一個多元性別社群的全人關懷,營造同志朋友另一個家,除了休憩、成長,也能作為避風港,在這裡得到心理上的支持。
定期辦理免費篩檢與衛教講座 推廣國民身心健康
社團法人中華身心健康促進暨研究協會於101年,創立於新竹,先後成立心築居所、洄瀾居所、桃緣彩虹居所,以協助多元性別族群認識自我、疾病預防及推廣國民身心健康,目前實體據點以桃園為主,經常透過活動擺攤,提供免費愛滋篩檢諮詢、衛生與情緒教育、溝通與互動講座等方式,增進大眾對他們的了解。
(圖一)情人節時於遠東百貨進行擺攤外展
篩檢出陽性個案不慌張 陪伴面對接納自我歷程
提到服務期間最印象深刻的事,徐維廷秘書長大方分享他的個人經歷,其實他在2021年剛接下職位,自2018年到組織實習,看著他們多年來不間斷地為桃園地區同志與非同志族群提供資源,找到一個可以休息的避風港,在協會裡與各式各樣的族群認識、互相學習,也曾經見過個案篩檢出愛滋陽性,從一開始的焦慮與不知所措,到有人一路相伴著就醫、提供心理諮商服務,和許多同溫層友人認識,發覺自己並不孤單;也曾經遇到出櫃後被父母逐出家門的孩子,在明白自己與他人不一樣後,得不到親人的支持,獨自面對所有情緒問題,甚至產生自我懷疑、憂鬱或焦慮等問題,若是求助無門,或者不知道何處有資源可提供幫助,可能會傷害自己,認為自己是「有病」的狀況。
親自見識過許多人因為社會壓力,而在接納自我的的路途上,辛苦地走著,徐秘書長認為「資源」和「性別教育」是最重要的,為了不讓同伴獨自承接起社會壓力,徐秘書長決定擔下這份責任,陪伴他們接納與認識自我的歷程,告訴他們並不孤單,不至於走得如此艱辛。然而組織知名度低則是另一大難處,許多在地人誤以為桃園無相關組織,只好遠赴台北及新竹尋求協助,知名度需要政府組織的宣傳與大眾的關注,桃園在地就擁有相關資源,幫助他們度過這道關卡。
民風態度轉變 輔導父母認識同志小孩
隨著社會發展以及資訊傳播的普及,民風較過去開放,許多孩子已經願意了解、坦承自我,然而孩子走的前端,但父母卻跟不上的狀況漸漸浮出,孩子的出櫃變相逼著父母逃避,小心翼翼地對待孩子卻仍不知所措,或者在心中期望「不是我的小孩就好」。秘書長坦言:「孩子的出櫃,有時候反倒是父母的入櫃。」以他的個人經驗來說,從小就知道自己的性別傾向,後來被父母發現後,他們雖然知情,但並不支持,也沒有堅決反對,與大部分的個案雷同,比起面對,更多的是忽視問題的存在。在參加了很多講座,與進入協會後,意識到同志議題不只是個人,也會影響到家庭,甚至是交友。未來會把對「父母」的輔導也加入其中,並視為一項重要課程,引導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並尋求資源,促使社會更加健康且完善。
(圖二) 協會佈置「我支持婚姻平權」掛旗
培育志工團隊 推廣移工、非同志群體重視身心健康
目前協會的運作與期許,除了每年承接衛福部的計畫,正常運行。因為與大眾進行溝通的渠道不夠,希望投入心力培育更多志工加入團隊,也會積極建構一個管道或平台,讓更多人藉由志工服務的方式認識這個群體。並且希望把身心健康的輔導推廣到非同志族群,普及35歲以下女性的愛滋疾病篩檢;且桃園作為人口最快速發展的都市之一,以外籍移工、新住民的心理健康服務等等,也需要格外重視,打造多元性別、種族的友善社會。
(圖三)新住民進行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