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茶藝研究協會文化傳承 向下扎根推廣親子識「茶」


桃園市茶藝研究協會以研習製茶技術、推廣識茶、提昇茶藝生活、復興茶藝文化為目標,努力提升民眾飲茶風氣,近年來致力於保存此文化,向下扎根進入校園推廣,並辦理許多親子活動,藉此傳承文化,促進世代圓融,吸引更多人加入茶藝的世界。

(圖一)不只識茶、飲茶,更透過奉茶學習禮俗

推廣茶藝文化傳承 促進世代圓融

桃園市茶藝研究協會是由桃園在地耆老以及眾多愛茶人士組成,協會大多由年長的會員組成,茶藝文化傳承了數千年,不甘心文化逐漸失傳及沒落,近年來以推廣作為主要目標,致力把茶藝文化傳承下去,他們積極辦理許多有趣的親子活動,讓父母或祖父母能夠帶著下一代一起參與活動,有了年輕世代的加入,不只達成了推廣和傳承的目標,更為協會帶來活力,也成功吸引越來越多人陶醉在茶藝的世界。

(圖二) 協會致力傳承茶藝文化

結合陶藝動手做茶具 柴燒獨具個人色彩

協會成立數年,除了週期性舉辦的桐花祭、茶會等,近來來更積極連結「茶藝」與「陶藝」,親自動手製作自己的茶具,其中印象最令人深刻的,就是看見家長把小朋友帶出來一起參與,不禁讓人為「世代圓融」的場景深深感動,常務理事尹國士表示:「茶被賦予的價值,並不只是老爺爺自己孤獨喝的茶,全家人一起品茶、共享天倫,這是金錢所無法衡量的。」大部分的人都希望趁年輕努力打拼,卻因此忽視親子間的情誼,隨之而來的是沒有互動、缺乏關懷的負面關係,為了謹記家庭的重要性,協會在每一年的母親節都會舉辦孝親奉茶的活動,希望藉此喚起親情的溫暖。

茶藝結合陶藝的課程規劃,重在學習基礎的捏陶、製陶到完成燒陶,其中獨具特色的「柴燒」,是經過一千多度高溫,自然產生落灰而成,所成的製品被賦予獨特的個人色彩與光芒,無法讓人預期能燒成什麼樣的作品,甚至捏製了標準型的茶杯,也可能因高溫產生歪斜,而釉彩就更令人期待了,因為永遠無法預測成品是黑是金。在課程後,大家都學會了製作茶具,並且在成果展中一同展示,其中所獲不只是茶藝,甚至是陶藝、美學。


(圖三)製茶步驟—揉捻

從製茶悟出人生道理 沖泡溫度是門藝術

儘管課程實用又有趣,如何讓更多人願意投入仍然是充滿挑戰,許多年輕人誤以為「茶」只是消磨時間的利器,很難從中獲得知識,其實不然,製茶、泡茶的道理,其實就像人生,製茶需要的知識,例如:什麼樣的茶,適合什麼樣的沖泡方式,就是練習在社會中生存所需要的技巧,像是每一種茶葉適合的水溫不同,有的茶需要高溫沖出香氣,有的茶則需要適中的溫度,就如同和周遭朋友相處般,按照合適的溫度,散發出洋溢的熱情或是保持安全距離,以茶學禮、觀人,表現適宜的風味、口感和香氣不同,舉例來說,如果今天是為小朋友泡茶,則水溫不宜過高,否則可能太濃或太苦澀,應為小朋友的喜好沖泡較溫和的茶。

(圖四)從泡茶中領悟人生道理

感謝政府支持 入校推廣「食農教育」

協會也感謝政府單位的大力支持,對於活動給予補助以及一切需要的資源,在未來,協會希望下鄉進入到各中小學進行推廣,以強調親手做的「食農教育」著手,讓學子去了解茶從採摘、製作到沖泡的繁瑣過程,並且鼓勵學生回家後孝親奉茶,因為一壺茶,可以使整個家庭氛圍都隨之改變,讓社會充斥更多祥和之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Useful News

熱門精選文章

退休生活不擔憂,林雪卿提早規劃找尋樂趣,迎向豐盛銀髮人生

如何面對退休生活是銀髮族的一大課題,會有一覺醒來不知道要做些什麼的焦慮,也會有頓時失去目標的失落感,而面對未來的徬徨,從事志工活動二十年的林雪卿,透過親身經驗,鼓勵已屆退休年齡的銀髮族提早開始規劃退休生活,發掘興趣與生活樂趣,找到自我價值,過上快樂的老年人生。

布拉格微醫集團成立企業志工隊,關懷弱勢農家家庭

青禾志工隊協助弱勢家庭進行高麗菜的採收工作。配合農作時間直接到產地,親自協助蔬菜、採收、裝箱,用愛與行動協助經濟弱勢農家。鄧學聯表示,在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同時,也意識到員工的參與和支持至關重要。透過公益參與,能夠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凝聚員工的向心力,進一步推動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