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故鄉的歌與戲 老幼共好走向文化再造

採訪/ 陳姿吟、編輯/ 邱羿慈

曾喜城發起的「心之所在就是故鄉-唱我們的歌,演我們的戲,共好行動」,延續2018年的「三間屋世代共好」計畫,接連兩屆獲得信義公益基金會「共好行動徵選」新生活獎,如今「三間屋」加上「三間屋樂坊」,自世代共好邁向文化再造,希望樂坊20位長輩帶領屏東僑智國小的小朋友們,唱自己的歌,演自己的戲,實踐全新世代共好。因心之所在是故鄉,樂坊唱的是客家村莊的故事,傳遞平凡生活的光景,表達對社區、故土的愛與感念,期望透過原創客家歌曲使屏東在地民俗文化流傳千里。年逾八九旬的長輩與青澀年幼的學童,跨越世代交錯的溝渠,一同進入社區,認識故鄉的文化,為其注入活水,歡樂共遊。

(圖一)老幼共學同歡樂

(圖二)世代共好合影留念

銀髮素人演員持續精進 核心力量推動世代永續

樂坊都是素人演員,非科班出身,卻仍積極精進自己,唱好歌、演好戲。而樂坊曾走訪台北、高雄、台東等地表演客家音樂劇,以十二首歌曲唱出屏東內埔三百年的歷史,深念的記憶鐫刻心間,也鼓勵他們在關懷據點做志工,帶領社區長輩唱歌跳舞。提案人曾喜城本身為地方文史工作者,看見社區青壯年人口外流,而老年人相繼離世,走向凋零的村莊瀰漫一股落寞氛圍,所幸三間屋樂坊形成核心力量,帶著老幼世代以傳唱方式永續傳承,把文化帶出社區,走向外界。屆齡七十五歲的曾老師,從不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偉大,他謙虛的說,我只希望用渺小的力量,去推動、發展地方,來讓故鄉變得更好。

(圖三)屏東內埔三百年的歷史戲劇演出

(圖四)兒童加入《埔之內》跨域演出

盼中壯年志工新血 傳承屏東文化

有感世代凋零,文化的發揚及傳承都進入一個難言的困境,但團員在表演中都獲得許多感動跟快樂,傳承需要人員持續流入,看見台灣少子化、高齡化的社會問題,世代共好便是一個良好管道,秉持為故鄉付出貢獻的初衷,讓新一代人回到故鄉,為社區帶來新的出路。曾老師盼共好行動能吸引更多已退休的中壯年人士到據點志願服務,持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感謝信義資源挹注 持續發揚共好服務價值

他感謝信義公益基金會的資源挹注,對於未來不再參與共好計畫的決定,他心中也不無遺憾,不過更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得到基金會的協助。連續兩年的經費支援使故鄉受益,最後他不禁也感性說道:「在我平凡有限的生命中,能為社會服務、做有價值的事,只要有人需要,那我就會繼續做下去,發揚故鄉的文化。」

(圖五)三間屋夏日午後音樂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Useful News

熱門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