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觀念裡,黑色的貓咪和狗狗常被誤會習性凶暴,以前某時期的港片,在殭屍片的橋段安排上都會有逝者在夜黑風高的晚上,被一隻黑貓跳過屍身,後來跳起來大開殺戒的劇情。台灣也不少民俗故事,都將黑色和負面畫上等號,導致黑貓跟黑狗更容易遭到棄養,而領養率卻低到慘不忍睹,但生而毛黑,並不是牠能選擇,如果可以,領養浪浪時請多給牠們一點機會。
藏在牠們毛茸茸的黑色外表下,也有一顆不輸其他寵物、同樣愛你的心。
除了毛色 牠們與其他毛孩沒有不同
古今中外的傳說和影視作品中,常常會用黑色來描述反派,久而久之給了大眾一種,黑色代表不祥的印象,許多民間故事裡也能看到黑狗跟黑貓會招來厄運與死亡的情節,早期台灣民俗中甚至有「黑貓黑狗帶煞,養在家裡不吉利」這樣的說法。但事實上,毛孩的花色只是遺傳基因的一種表現,如同我們的膚色一樣,都只是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為達某種保護目的而體現出的特徵。而且毛色完全不影響毛孩們的個性與生長狀況,黑色的貓狗和其他花色者一樣,都是人類貼心的夥伴。
即便很多人都明白毛色就只是毛色,黑色貓狗卻還是常常遭到棄養,許多主人親手將牠們送往收容所的理由,都很讓人鼻酸,比如「長輩不喜歡、覺得不吉利」、「穿白襪很帶衰、樂透都不會中」,甚至是「很難拍照」,這樣牽強的理由,卻不只是都市傳說,而是不斷上演的真實。根據動保處的統計資料顯示,黑色的流浪貓狗一直是最不容易被領養的,平均等待時間,甚至比其他毛色者多了三分之一。
既然人們認為不該因為膚色而惡劣的對待他人,那麼也不該因為與生俱來的黑色毛皮,而幫無辜的牠們貼上負面標籤。
認養代替購買 讓流浪的牠找到生命出口
每年都有數不清的數量的浪浪,因為無人認養而被安樂死,之所以很多人都會建議想養寵物的朋友,去收容所領養便是因為對飼主來說,從收容所挑一隻寵物走,只是其中一個選擇,但對於收容所中苦苦等待的牠們來說,卻是活下來唯一的機會。為此行政院農委會發起了黑鳳梨計畫,和中華民國獸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新北市動保處等多個單位合作,希望能提升大眾對黑色浪浪的關注,讓有心也有能力領養的朋友們,能給黑色的浪浪們一個再次擁有家的機會。
追根究柢,動物之所以流落街頭和收容所,都是因為有人棄養。很多人會因為貓狗幼年時的可愛(或是在電影裡看起來很窩心的樣子),在沒有做好全盤準備之下,衝動購買了寵物,但新鮮感過去後,卻因為種種原因,開始對家裡的毛小孩感到厭煩,最後將曾經悉心照顧的牠們棄之如敝屣,丟在路邊或是送進收容所。
照顧貓狗和照顧一個孩子相去不遠,需要幫牠們清潔、日常也有些生活規矩需要耐著性子一遍遍教導、為了毛孩的健康著想也需要天天帶牠出門散步運動。最讓飼主們煩憂的疾病就醫問題,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金錢,畢竟毛孩們沒有健保,治療費用會百分百的體現在帳單上,而且牠們不像孩子,哪裡不舒服了會自己說,往往需要仰賴飼主的留心觀察,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及早治療。這些,只是九牛一毛,豢養一個生命所需要負擔與付出的,比這還要多更多。認養前一定,務必,絕對,要確定自己已經做好心理與財務上的準備。
畢竟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人類生活其中,既然任意的插手、改變了牠們的生存方式,那麼延伸出來的流浪動物問題,人類就沒有袖手旁觀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