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大廚心計畫的發起人郭子儀,身擔傳奇御廚之子的名聲,因家庭因素推拒了本就職飯店的升遷,回到家鄉照顧雙親,又偶然參加了一次公益活動,從此開啟了愛心義煮之路。
陰錯陽差成為他人口中的志願者,生性謙和的郭子儀略顯不好意思,「我只是覺得,要是能為那些孩子和老人家,提供一點溫暖與關懷,那樣多好」,他說只是想讓弱勢者知道,吃得飽、有個人關心,人生就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
傳奇御廚之子:承襲父親的好手藝,也承襲父親的嚴謹與細心
投身餐飲業30多年,郭子儀自稱廚癡,他說他打小便為廚房裡的事情著迷,從第一次下廚他就知道自己這一生都會待在廚房。受家庭影響,他打小就接受烹飪教育,父親郭明輝是前御廚,一直以軍事化教育訓練郭子儀的烹飪基本功,雖嚴厲卻也成就了他,「父親認為既然要做,就要做到好」。
父親的言傳身教影響了郭子儀幾乎一生,擔任餐館主廚時是,籌辦愛心義煮時也是,他相當重視每一次的愛心義煮,每次服務前都會進行2至3次的場勘,熟悉現場的設備及動線,調整烹飪時的順序,「我希望社福團體的個案們,能夠吃到好吃的東西,所以都會先去摸一下工具,避免義煮當天手忙腳亂,反而沒辦法好好發揮」,義煮服務並不輕鬆,但郭子儀和幾位夥伴總是盡力張羅,常常自掏腰包提供醬油、衛生紙等廚房用品。
說起街頭大廚心計畫,郭子儀說其實至今仍未完全得到親友們的支持,愛心義煮費時費神,支撐他堅持下去的,除了夥伴們的熱情,還有院生們用餐後愉悅的神情,他說義煮後往往會收穫大量來自院生們的感謝,因為他們從沒吃過這麼好吃的東西,「每次我都因此覺得感動,卻也感到心酸」 。
街頭大廚心計畫雖有一套固定的菜單,但卻會依照每次服務單位的不同進行調整,設身處地為機構個案考量,「比方說養老院,我們就會避免魚這種有刺的食材,穀類對長者來說不好消化,也會避免,麻糬就更不用說了,絕對不會出現」,場勘時也會再三與社福單位確認,盡可能提供院生合適的飲食,嚴謹又細心地避免食材過敏這樣的狀況發生。
義煮計畫:運用專業助人,為處境艱困的人們帶去一些溫暖
除了餐點與物資,街頭大廚心計畫更多的是提供陪伴,用餐時郭子儀與他的夥伴王宇仙、劉建承、張登濠、洪俊男及李松禧,會在機構個案們用餐時為他們夾菜、陪他們聊天,有時也以Buffet的形式辦理同樂會,帶來果雕藝術、魔術表演、歌友會等活動,陪個案們度過一段歡樂的時光。
「很感謝夥伴們,經常奔波接洽桃竹苗地區的社福機構、老人安養中心、身心障礙教養院、拜訪偏鄉鄰里去關懷孩童和獨居老人」,郭子儀說除了讓機構個案們吃飽之外,也希望能為他們帶去一些溫暖,以偏鄉地區的安養院來說,物資供應也許不至於匱乏,但精神上的陪伴卻很稀缺,社工們多半忙著照護,無法靜下心好好聽聽老人家們說話。
郭子儀本是飯店主廚,為了照料洗腎的雙親推拒升遷機會辭去工作,回到家鄉接手經營家裡的餐館,一次偶然的機會,接受了熱血義廚團的邀請,前往中南部為弱勢家庭義煮,意外讓他有了運用自己的專業,成為助人者的想法。
他說開始義煮,並不是因為懷抱著什麼太宏大的心願,只是在服務弱勢孩童的過程中,想起了自己兒時的小小渴望。郭子儀父親是嚴厲的家長,自御廚的位置上退下來後,又開了自己的餐館,平日裡總是忙碌,尤其是用餐時間,幾乎沒辦法好好坐下來和家人們一起吃口飯,讓年紀尚小的郭子儀特別嚮往全家人圍爐的溫馨,「我想起小時候多期待大家一起圍在桌邊,吃得飽飽的、彼此關心近況,就想著,要是能給際遇比較艱辛的孩子、老人家帶去同樣的關愛,那該多好」。
剛開始常常被懷疑是詐騙集團,拒絕愛心義煮服務,雖然有些挫折,但郭子儀和夥伴們並不氣餒,只是腳踏實地一個單位一個單位的接著聯絡。「外物不可必」這是莊子講的,意思是不能要求外界的一切,如你所願給你你想要的,郭子儀以前聽過,明白其中道理,「雖不能勉強別人接受,但我想只要有這個心意去實踐,久了漸漸會有理念相同的人一起過來幫你」。
常聽人說,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盼這個無心插柳,卻自然而然成為了志願者的義煮大廚,能將一身的好廚義,還有對這世界的溫柔,一代又一代的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