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藥癮及酒癮者的評價,經常是負面的,新聞報導過後,人們只關心成癮者是不是已經停止施用成癮物,卻少有人關心成癮者為什麼施用毒品或酒精,也不曾關心過戒癮過後,戒癮者的人生路該怎麼走,回歸社會的過程又能走往何處。
沐恩之家成立至今接觸不少成癮者,他們擁有或曾有過普通而平凡的人生,曾是人群中隨處可見的父母、員工或小孩,只是偶然在某個時刻,因為某些無力面對或無法解決的生命課題,接觸了毒品與酒精,成為「成癮者」,施用成癮物質,只是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方式去彌補,最後越陷越深。
沐恩的戒治服務源於「福音戒毒」,除了提供戒癮治療,還會陪伴戒治者重新取回自立自養的能力。
酗酒戒治1年半,現為一家餐飲店的老闆
阿國(化名)現如今是個創業有成的小老闆,手持鍋鏟在樸實溫馨的麵店廚房裡叱吒一方,看他大火快炒端出一盤盤調料以酒為主的菜餚,神情卻安然自若,很難想像他曾經受困於酒癮。
阿國自言戒酒回歸社會的這段路,若不是因為在沐恩遇見終身的信仰,或許無法如此順利,阿國少時因為家庭經濟的緣故,在國二時便輟學就業貼補家用,也許是因為壓力,也可能是因為當時的環境,他被酒癮抓住直到進入沐恩之家接受戒治,而後在沐恩的支持下完成了國中與高中學業。戒治結束後他留在沐恩,為其他戒癮者服務,為此接受了小組長訓練,以便更好的帶領不同癮別的受訓學員。阿國說,沐恩之家對戒癮過來人而言是保護傘,在村裡頭較不會走偏,也較不會有不好的想法,或想做以前不好的事,或想吸毒、喝酒等等。
為其他戒癮者服務六年多,因為妻子的鼓勵,阿國萌生了自己開店的念頭,他說他想知道自己抗拒誘惑的能力到底如何,所以離開沐恩的保護傘,回歸社會闖闖看,沒想到一身好手藝藏不住,這一闖反而闖出第二間店,生意穩定。
為幫助戒治者走出低成就、低價值的惡性循環,沐恩提供中餐實作班等職訓課程,慢慢修復自我認同。
漫長的戒癮之路 需要社會大眾陪著戒癮者一起走
關於戒癮,阿國認為最大的影響其實是信仰,沐恩之家以信仰為支柱,支撐起一個供戒癮者休息恢復的安身立命處,以規律的生活調養受毒品或酒精毀壞的健康。許多人戒癮走到一半便走不下去,是因為很多時候會認為自己做了無用功,明明很努力對抗戒斷症候群,但久久不見的家人來探視時總是露出失望的眼神,挫折與愧罪的感受,壓在心口上,很多人乾脆就放棄了。
社會對戒癮者的歧視像一道城牆,從此將彼此區隔開來,就算用心戒治,也無法如從前那般再次被社會接納,阿國說很多在沐恩之家一起接受戒治的夥伴們,戒毒戒酒出去後常常求職碰壁,因為大眾對於戒癮者的懷疑不僅是現在式,還會連同未來的表現一起質疑,每個動作與眼神都會被放在放大鏡下檢視,稍有差池就會被懷疑是不是又再次施用成癮物。
若社會能以比較寬容的方式,去相信戒癮治療的作用,才能用正確的眼光看待戒癮者,那些從迷途中返回的人們,才找的到力量與成癮症狀對抗、改變自己。不然就算在醫療院所、相關機構接受戒治,但社會與家庭卻無法提供支持系統,戒癮人很容易會因為挫折與絕望感,再次深陷毒品或酒精的癮之中。
學員大雄(化名)曾因藥癮進出監獄,後來在沐恩戒癮時找到信仰,才重新取回平穩的生活。
跨越汙名 協助藥酒癮者接受戒癮治療
戒癮的過程很漫長,過程中的挫折與徒勞都需要被理解,因為離開成癮物質的關鍵,不僅是生理的復原,還包括家庭、人際、就業等生活的重建。社工邱怡玲說,比起「戒毒/酒」,沐恩之家的大家喜歡用「戒癮治療」來形容整個過程,因為上癮是一種實質性的腦部病變,出現成癮反應就表示疾病已經形成,如同慢性病一般需要治療,雖然終其一生都會為戒癮者帶來影響,卻可以透過治療予以控制。
很多人以為只要戒除施用成癮物的行為,所有問題就會自動解決,但其實想溯源斷根,還需陪戒癮者面對當初致使他施用成癮物的原因。多數成癮者背後都有很長、百轉千迴的故事,致使他們依賴成癮物質的原因各不相同,也許是壓力、孤獨,或者疲憊,總歸來說泰半是為了對抗某些無力負荷的負面情緒,所以需要先了解戒癮者的背景與生活經驗,提供一個安全的場域以抽離原先的環境,才能有效地找到對抗的方式。
沐恩的牧師、社工、諮商輔導人員等會透過工作治療、生命教育及諮商,協助戒治者面對戒癮的重重困難。
沐恩的戒治服務源於「福音戒毒」,芬蘭差會季伯武宣教士邀請過來人王銘石牧師一同參與建造,在各地教會的支持下,正式在屏東成立沐恩之家,協助藥物與酒精成癮者戒除成癮物質,除了提供戒癮治療,沐恩還會陪伴戒治者多走一里路,確保每個曾陷溺的人,都好好的被接住、重新取回自立自養的能力了,才漸漸放手,目送戒治者回歸家庭與社會。
但再此之前,需要先讓戒治者自發性的意識到自己為什麼想改變,戒癮,需要很大的內在力量,不能只是因為被家人送來沐恩。社工邱怡玲說,「畢竟,這是一場長期抗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