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田野自然文史創育協會打破常規教育推廣戶外活動

遊田野自然文史創育協會主要是由關心青少年教育議題的教師與地方青年組成,希望透過多元的學習,培養青少年……,包含桌遊體驗、野地營隊、青年戶外活動發起、社區服務及活動生力軍培養,藉由服務串連在地人與大溪的情感,橫向連結社福團體,改善青少年教育困境。

(圖一)原始技術工作坊,帶領學生貼近自然

青年返鄉投入青少年教育永續社區發展

當初理事長李宗俊為了撰寫碩士論文開始接觸在地發展議題,他提到:「雖然大溪有二十多年的社造基礎及大量資源進入,但是地方上的教育議題卻鮮少人關注,特別是青少年族群的議題。」理事長點明與其期待外地青年返鄉投入,不如珍惜正在成長茁壯的青少年,因為他們才是地方創生最有潛力的人力資源,只要提早做規劃,產生他們與大溪這片土地的情感,打造適合年輕人留下的環境,才是永續經營之道。
於是在十年前,與夥伴每年利用暑假舉辦營隊,帶領大溪在地的青少年及有意願的老師走入社區,看見多元的大溪。2016年後,進一步把「社區與教育共創」的理念導入青少年的學習及教學設計中,讓社區場景成為學生的教室,讓社區的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養分。

因材施教助社區創雙贏局面

有鑑於服務的青少年多數為傳統升學制度下較無法適應的孩子,無法以常規的教學方式抓住專注力,且學生多半缺乏學習成就感及自我動能,因此教學設計必須採取動手實作、五感經驗、走入社區田野、生命經驗的交流…等方式,以多元的媒介刺激學生的思考。
譬如,培訓青少年學習桌遊,並讓他們進入國小教導學童玩桌遊,讓青少年透過教學陪伴來累積自信。另一方面,規劃青銀共學的課程,讓老師可帶著青少年到關懷據點與高齡長輩一起共學,相互陪伴,培養服務精神。認養休耕農地,經營農場,讓青少年可學習種植並將採收的農作物進行加工及販售,賺取自己的零用錢。透過與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合作辦理時間銀行工作坊,讓青少年可與大學生們一起探索未來教育的模式,感受不同學習環境的學生特質及互動模式。
以上多元探索及進入社區的實境互動,讓青少年會在無形中開拓生活視野並累積與人互動的自信,這是在國內正規學習體制內無法做到的成效,也讓我們發現這群青少年雖然學業不佳,但不表示他們沒有其他方面的學習潛能或人格特質。

(圖二)兒童桌遊營隊,青少年學習帶隊獲得成就感

「逃到戶外」面對挑戰,為學生生計創財源

當然,也有學生不理睬李宗俊的教學模式,但他並沒有因此退縮,進而觀察到這群學生反抗的原因,多來自逞強或同儕影響,李宗俊嘗試融入他們的生活,與學生保持亦師亦友的關係,磨出一套專屬的相處模式,更進一步了解到孩子的成長背景,他們多數面臨父母爭吵、離異或是隔代教養,缺少家庭的關懷,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容易養成逃避責任的習慣,欠缺毅力與抗壓性,對學習當然只有負面影響,他帶領這些孩子「逃到戶外」,用登山、溯溪、騎自行車環島轉移注意力,勇敢面對挑戰,不再受負面情緒勒索

(圖三)青少年逃到戶外溯溪體驗有些孩子因為家庭狀況特殊,需要依靠打工維持生活,理事長也考量到現實面,未來將逐步規劃「逃到戶外」的戶外活動品牌,帶領民眾從事溯溪、登山、野營、戶外風險管理..等活動,並將部分所得納入協會維持營運,提供擔任助教的學生經濟支持,不僅有學習的機會也有基本收入,可說是一舉兩得。

(圖四)野地生活營隊,由青少年擔任活動領導隨著與地方高中的接觸,理事長希望先從身邊學生做起培養生力軍,逐步推動桃園戶外教育,將持續完善戶外課程系統,搭建友善平台串聯大溪區的社福資源共同為青少年教育議題努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Useful News

熱門精選文章

桃園創業新動力,青年事務局展示永續設計與公益行銷的無限可能

在追求永續發展與增強社會責任的當代,桃園市社會企業中心於日前舉辦了「永續設計綠色商機×公益行銷跨域串聯」創業家小聚活動。桃園市社會企業中心,提供輔導與育成服務,鼓勵青年成為社會影響力的推手。這次活動邀請了Ccilu馳綠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許佳鳴和蜂湧數位商店營運長詹尹州,分享他們的創業經驗與故事。桃園市政府青年局侯佳齡局長、社會企業中心黃妙兒執行長也出席現場,與學生和年輕創業家們進行了熱烈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