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去看病,是去感受陽光:北台灣無障礙運輸司機帶長輩「野餐趣」

文字/黃筱妍、編輯/邱羿慈

「我真的很久沒出門了……上一次,是去看病。」這句話,司機蘇才夫已經聽過太多次了。每次從醫院回家的路上,車窗外的陽光、路人、街景,對這些長輩來說,都像遙不可及的世界。在高齡社會的今天,「老而不孤、老而有伴」成為需要正視的課題。而來自北台灣無障礙運輸產業工會的一群司機,決定用行動實踐這句話,打造出一場既溫暖又實際的創新計畫。

(圖一/設計趣味活動讓長輩活動筋骨)

用輪子載出陪伴:長照樂園野餐趣登場

這個計畫的起點,其實來自每位司機最日常的接送觀察。蘇才夫分享,一開始他會投入司機工作,是因為自己曾經也是蠟燭兩頭燒的三明治世代,上有老,下有小,面對雙親需要接送看病,自己還有工作,於是選擇從事自由業。在載送長輩的途中,經常聽到他們說:「我很久沒出門了,上一次出門就是去看病。」這句話看似平凡,卻道出一種深沉的孤單。許多行動不便的長者,早已與這個社會脫節,生活只剩下回診與回家。


蘇才夫心想:「他們也需要一個可以笑的機會。」於是身為工會監事的他與理事長一起號召司機,開啟一個關於陪伴、關於出門的溫柔行動——「長照樂園野餐趣」悄悄誕生了。

不只是活動,更是社區共好的起點

活動共舉辦了兩場,一場走進長照機構,一場走入社區。機構長輩多半被動參與,每次出門都像踏上一場冒險;社區長輩則受限於行動不便,需更多協助才能踏出家門。為了降低參與門檻,工會貼心安排了免費爬梯機接送,真正做到行動與心理上的雙重「無障礙」。

那天,一位平常足不出戶的長輩在活動後笑著說:「下次我還要來!」這句話成了司機們最大的鼓勵,對長輩來說,那一天的下午,終於不是面對著電視發呆到睡著。現場還有幾位家庭照顧者在樹蔭下聊了起來,交流照顧經驗,意外展開一段支持網絡,彼此分享照顧的心累與無助。「原來不是只有我一個人這麼辛苦」這份理解,像是照顧者之間的擁抱,撫慰彼此的心。

這場活動,不只是長輩的外出,更是照顧者的喘息,也是社區共好的起點——也因此,計畫獲得信義公益基金會「共好獎」肯定,成為照顧與陪伴的典範。

(圖二/活動設立視障按摩區,讓長輩在歡笑與互動之餘,也能感受來自視障按摩師專業的療癒力量)

從駕駛座到活動主辦方:一場學習與挑戰的旅程

計畫參與的工作人員大多都是工會的司機,並非擁有辦理活動的專業背景,也沒有舉辦大型社會參與活動的經驗,例如:申請路權的行政流程,都是在錯誤與修正中一步一步摸索出來。

一開始他們以為,只要去警察局申請路權就能解決,沒想到依照使用性質的不同,則必須向不同的路權單位作申請。像這樣的行政迷宮,對於一群原本只熟悉駕駛與接送的司機來說,是一場全新的挑戰。

但也正因為如此,計畫的每一步都充滿著「不會,但我們願意學」的熱情。有一位司機大哥,為了讓民眾有更舒適的遮陽空間可以歇息,他向企業爭取帳篷的贊助,也有過被拒絕,但他被拒絕過後,並非停滯不前,而是在尋求其他的機會,最終,達成眾人期望的結果。他們用行動證明,專業不一定來自學歷或經驗,而是來自於願意為他人多做一步的心。

司機也是英雄:讓溫柔成為日常的一部分

這場活動的成功,離不開每一位默默付出的司機朋友。平常習慣在駕駛座的他們,這次也成為了活動的靈魂角色。無論是接送、協助上下車,還是活動現場的細節協調,他們不只是「司機」,更是推動社會前行的一股暖流。

接下來,他們也期望能持續在其他地區舉辦,讓更多長輩都能「好好出門、安心回家」。

(圖三/參與的長者露出久違的微笑)

如果你身邊也有許久未出門的長輩,不妨牽起他們的手,陪他們走一趟路、看一次風景。因為,每一次出門的機會,對他們來說,都是一場與世界重新連結的小奇蹟。

更多共好行動報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Useful News

熱門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