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生活不該只是待在家!銀髮族用攀樹重拾童趣與自信

大多中、老年人在孩提時期,都有爬樹的經驗,不過隨著年紀增長,長輩們也因為身體、環境因素而不曾再回到樹上不過,彰化卻有一位熱愛挑戰的長輩,希望以自身經驗,翻轉社會大眾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並鼓勵銀髮族多走出家門,接觸大自然、人群,避免長期待在家中,讓身體和心理愈來愈不健康。

(圖一) 攀樹頑童提案人黃銘通為學生示範攀樹基本動作

(圖二)小朋友認真學習攀樹技能

高齡不是運動阻礙,銀髮族攀樹也能出師

黃銘通從年輕時就喜歡接觸不同的運動,直至退休後,仍然在嘗試適合自己體能的活動。在一次因緣際會下,參與惠蓀林場舉辦的攀樹體驗,在爬上樹的過程中,他感受到這項運動不僅是體能的挑戰,同時是一種心靈的放鬆。「這個感受是全面的,可以感覺整個身體都在活動。」在此之後,黃銘通便深深為「攀樹」這項運動著迷,隨後參加專門培訓丙級攀樹教練的變色龍工作室,開設的基礎攀樹課程,以六十七歲高齡,並且僅有一年多的攀樹經驗,成為丙級攀樹教練。

(圖三) 全台第一梯「平均出生年次」最小的丙級攀樹教練課

為了推廣這項運動,同時讓身邊的銀髮族多走到戶外活動,黃銘通因而參加信義公益基金會的共好行動徵選並獲獎,開始帶著年紀相仿的長者們爬上樹,重溫兒時樂趣。在攀樹的過程中,安全是最重要的考量。黃銘通首先會帶著長輩認識樹的環境,並且評估樹木的安全性,當然,現代的攀樹並非像孩提時期那樣只靠雙手,專業攀樹裝備的使用也相當重要,確保每一步是安全的。「我們判斷樹枝是否可以攀爬,首先是枝幹直徑最少要十公分,然後樹葉都長得很好,確保它不是枯枝才可以。」

銀髮攀樹不僅防失智,還能鍛鍊體力、重拾自信

在這次的共好行動中,有來自各個年齡層的長者參與,年齡從六十三歲到七十一歲都有。黃銘通提到,他儘量鼓勵長輩們多走出家門,來這裡不僅可以學習攀樹的技巧,還找到新的社交方式,增加彼此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有位大姐在上課前,看得出來不太有自信,總覺得自己體重太重、不善學習,後來經過幾次課程,同學們之間彼此鼓勵打氣、大姐逐漸掌握攀樹的要領,爬上樹後發現,自己也做得到,進而在當中獲得了樂趣以及自信。

而黃銘通也會與工作室定期舉辦交流練習會,大家輕鬆爬樹、聊天,還帶上茶具、花生當作下午茶,甚至有路過的鄰居,就在樹下和大家聊起天來,運動悠閒又風雅。例如有位高齡九十歲的阿嬤每回路過,都會和樹聚的朋友聊天,有一次在黃銘通的盛情邀請下,原本很抗拒參與攀樹的阿嬤,終於點頭答應,由黃銘通與工作人員的安全協助下,讓阿嬤看看樹上的風景。有了這樣嶄新的體驗,彷彿為阿嬤日復一日的生活帶來一些改變,當她再次出現在樹聚時,就不再每天只念叨一樣的東西,而是對攀樹活動更加好奇。當參與者、路過的鄰居開始和親友、孩子們分享攀樹體驗,而非負面的疑慮,這項運動就已經為這群長者帶來價值與影響力了。


盼以攀樹為媒介,鼓勵銀髮族不要自我設限

談到計畫的困難,黃銘通一直希望課程招生能夠更順利,也許是長者們對攀樹有疑慮,而不敢嘗試這項運動。他想呼籲的是,這些高齡學員們不乏腰有舊傷、體力不好的,他們都能安全地勝任,只要懂得評估身體情況,即便是沒有運動習慣,在練習幾次後,都順利攀上樹。在攀樹的過程,不僅無形中鍛鍊到體力,也需要專注在觀察枝條與身邊的環境,如此專注、觀察、解決問題,也是有效預防失智的發生,更能找到新的興趣與生活重心。

黃銘通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年齡並不是限制,只要有心,任何時候都可以開始新的冒險。他的故事鼓舞著更多的人,尤其是銀髮族,別用年紀、身體因素限制自己,只要有安全的學習和工具,一樣可以在有生之年嘗試新事物,擁抱新的生活高度,並且為身邊的親友,帶來正面影響,讓更多人的晚年生活都有機會添上豐富的色彩。活到老・攀到老,這群攀樹頑童就是想讓大眾知道——第二人生有無限可能!

(圖四)長者攀樹-服務社區民眾

(右一:64 歲的體驗民眾著裝完畢說:「阿我都這麼老了,你幫我推一下。」
左一:71歲攀樹頑童回答:「其實我歲數比你多。來,自己用力,腳這邊要出力。)

更多共好行動報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Useful News

熱門精選文章

布拉格微醫集團成立企業志工隊,關懷弱勢農家家庭

青禾志工隊協助弱勢家庭進行高麗菜的採收工作。配合農作時間直接到產地,親自協助蔬菜、採收、裝箱,用愛與行動協助經濟弱勢農家。鄧學聯表示,在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同時,也意識到員工的參與和支持至關重要。透過公益參與,能夠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凝聚員工的向心力,進一步推動企業的發展。